人物简介:叶彬,天博·体育登录入口2020级新闻学专业新闻实验班本科生,中共党员,曾任班级组宣委员。本科期间,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项目《农村养老何以自力更生? ——湖南省“村庄自治型”互助养老的经验与启示》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赛道国家级三等奖;在由共青团湖南省委等主办的第一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中,作为主创成员完成的《老有所享:“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中城乡互助型养老模式的路径探究》被评为二十佳优秀项目;参与完成了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Z世代圈层语境下地方小众剧种传播路径研究》。曾获湖南师范大学2021-2022学年度二等综合奖学金、校大学生暑期调研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院宣传先进个人等奖项。现已保研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国际新闻传播方向。
(通讯员胡雯倩周远鑫)渔夫出海前,并不知道鱼在哪里,可是他们还是选择出发,因为他们相信,没有出发便一定不会收获。人生很多时候,是因为选择了才有机会,是因为相信了才有可能。哪怕前路一片迷茫黑暗,不必畏畏缩缩,也不必等待他人照亮,不如做自己的光,脚步不辍,静待花开。
【不啻微光,造炬成阳】
萤火虽微,愿为其芒。不啻微光,造炬成阳。就像是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8,0.99的365次方约等于0.03,虽然底数只相差了0.02,可是结果却是云泥之别。
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一朵花,叶彬正是从一棵小小的新芽做起,不断汲取养分,经受日晒雨淋,逐渐发芽,而后绽放。叶彬坦白,初入大学时的她也曾迷茫,更没有早早定下保研的目标。但流水不争先,争得是涛涛不绝。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科研项目,她都注重积累,作为一名刚进入大学的本科生,自己也会害怕无法输出有效的观点,于是养成大量阅读经典书籍,减少碎片化电子阅读的好习惯,进行最大程度的输入。在大一,叶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部校共建的全媒体新闻学实验班,并先后进入财经组和视听传播组进行学习。
在科研项目方面,她建议不知如何着手、缺少经验的同学们,从充当学长学姐项目的螺丝钉做起,逐步成长为挑起团队挑战杯大梁的排头兵。谈起挑战杯,叶彬总要感谢她同级编导班上的同学,整个项目的队长——田子琦,受他的邀请,一支高效的科研团队被组建起来。一整个寒假,他们从零开始学习社会调查方法,整合资源,讨论选题。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也走了不少弯路,刚开始的半年,他们专注于量化研究,可效果并不理想,于是他们放下原有量化方向,从头再来进行质化研究。
一次,他们走进怀化辰溪县溪口村调研。为了更加亲切地与老人交流,她用老家的方言与老人沟通,尽管交流并不顺畅,但她在老人断断续续的倾诉中知道了在这个养老中心成立前,因为家中子女在外务工不回家,老人家里可能一天只做一个菜,有时候一份咸菜可能也要吃上三四天,到后来菜都变质了,老人仍然在吃,直到当地的村庄自发地成立养老中心将老人们照顾起来,老人们的生活才有了保障。这是一种在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乡村盘活自身动力,保障老人晚年生活的模式,而作为这种模式的报道者记录者,她用镜头和文字挖掘它,传递其成功的经验,为更多的乡村提供一种良好的出路,自己也深有感触,更深感荣幸。
经过整整两年的钻研充实,调查探索,他们这一路的艰难挫折也终于换来了收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赛道国家级三等奖”。
在共青团湖南省委等主办的第一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中,叶彬主导参与了《老有所享:“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中城乡互助型养老模式的路径探究》项目。在进行市地调研的时候,她发现与当地老人的沟通很困难,原本预想三五分钟完成的对话调查,实际上可能要半个钟头才能勉强交上一份,而且老人有口音,要让他们理解她在说什么十分困难。走访调研时间被拉长,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出入给了她重重一击。不过调查还要继续,她便调整心态,抽出更多时间钻进老人家中,直到所有的调查问卷填写完毕。在这次比赛筹备中,叶彬也利用曾经课余时间学习的摄影等专业技能,多次转换角色,不仅完成了撰写新闻通讯、拍摄宣传视频、准备采访提纲和问卷等任务,还挑起设备准备、灯光布置、录音摄像和脚本构思等大梁,最终作为主创成员完成的《老有所享:“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中城乡互助型养老模式的路径探究》被评为二十佳优秀项目之一。
从新芽长成嫩苗,必定要经过无数的风吹雨打,但真正有价值的事情,都不是轻松完成的。那些晨间的寂静,不眠的星光,清醒的克制,暗暗许下的承诺,都是我们成长的印痕。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本科4年,新闻采写这颗白石作为重要的基石,逐渐帮她搭起了新闻梦想的白塔,她很庆幸,曾将这块最珍视的白石带到了大山深处,更庆幸的是,她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那些值得被关注的角落,通过记录报道将那些被遗忘的人们又领到了台前。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说起自己选择新闻学的缘起,她分享了一段自己高中的故事。那个时候为了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她买了曹林老师的《时评中国》,为他的犀利笔触和对时事的评价所叹服,从此开始了对新闻学的向往。她笑言大一在张公岭校区挣扎的时候,她也曾长时间地陷入抑郁情绪,八人寝的下铺空间狭窄逼仄,手臂都难以伸直,每天早晨醒来看着绿色的床帘,满目的昏暗,连坐起来都觉得无力气。大二的一次课,老师聊到“热爱”时说,“希望你们能用四年的大学时光找到你们热爱的东西,只要热爱,就不算虚度。”那一刻,她扪心自问好像没有什么万分热爱的东西,所做的只是延续高中的习惯,无休止地卷。万幸的是,在之后的岁月里她遇到了传播学,就是这样的缘分牵动着她一步一步走出迷茫,追寻热爱,最终上岸。拿得住笔,当得了编辑,扛得起摄像机,跑得过四季,一次次的走访下乡,让她更加清晰作为新闻工作者自己肩上的那份责任,还有更多的现实与故事应该被重视,值得被报道。
面对近些年外界对于学习新闻学的非议与质疑,她坦白自己也曾迷茫,但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始终爱你所爱,脚步不辍。
本科四年学习即将结束,但她与新闻传播学的故事仍然在延伸。关于未来,她说:“我慢慢意识到,如果说‘超越巴别塔’这一目标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彼岸’,那么投身于全球信息社会的公正传播建设便是‘此岸’,我也希望能在未来投身于这片学术热土,在新闻与传播领域持续深耕。”
回首大学四年,她分享道,经过四年各种比赛实习的锻炼打磨,自己的抗压能力也有所增强,心态似乎也更加平和了,回过头看那些曾经令她焦头烂额的时刻,深夜痛哭的时刻,现在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咬咬牙就过去了。更寄言于身处迷茫的新生们,不要被保研这一目标困住,而是勇敢探寻未知的领域,最大程度地挖掘自己的兴趣。
追逐梦想的航程充满了未知,而叶彬选择做一位勇敢的渔夫,坚定出发。杰克·凯鲁亚克说:“生活就是旅行,而旅行的意义就在于挑战。”既然决定要比以前变得更好,那么勇敢一点,定能在这片浩瀚的人生大海中,获得属于你的丰收。成为智者,用自己的网捕获诸君子的成功与幸福。行走在这个生命的旅途中,相信总有一天终会满载而归,笑对风浪,赞美生活的精彩。